走在位于長沙市開福區(qū)潘家坪路與華夏路交界的小巷子里,如果不加以留心,你可能很難發(fā)現(xiàn),一塊刻著“沈家大屋故址”的灰黑色石碑在熙攘的街巷里默默矗立著。石碑上對在這里召開的沈家大屋會議做了簡單介紹,看似寥寥幾句,殊不知,90多年前,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群共產(chǎn)黨人,正是在這里慷慨陳詞,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。
1927年,蔣介石和汪精衛(wèi)先后叛變革命,第一次國內革命戰(zhàn)爭失敗。8月7日,中共中央在武漢漢口召開緊急會議,史稱八七會議,決定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舉行秋收起義。中共中央決定改組中共湖南省委,派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,領導秋收起義。當時,白色恐怖籠罩長沙城,為了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蹤,地處偏僻又兼做秘密聯(lián)絡站的沈家大屋,成為了會議地址的不二選擇。
“該打出什么樣的旗幟?”“該組建什么樣的政權?”“如何處理土地與農民的問題?”“如何確定軍事和策略?”在沈家大屋會議上,與會者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。毛澤東同志鮮明地指出,起義必須徹底拋棄國民黨的旗幟,完全由共產(chǎn)黨領導;必須實行軍事力量與農民力量相結合,以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和政權問題。他再次強調了軍事斗爭的重要性,提出了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和建立工農兵專政的政權,憑借豐富的實踐經(jīng)驗和前瞻的理論思考,正確解決了秋收起義中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問題。
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湖南歷史》對沈家大屋會議給出了高度評價:沒有教條地照搬中央的批示,而是堅持從湖南的實際出發(fā),經(jīng)過民主討論,正確解決了秋收起義即將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。
談起沈家大屋會議,開福區(qū)委黨史聯(lián)絡組副組長鄧毅芳感慨頗多。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,開福區(qū)委黨史聯(lián)絡組聯(lián)合區(qū)檔案館編撰了《慶祝建黨百年 挖掘紅色資源——開福區(qū)沈家大屋秋收起義策源地相關黨史資料匯編》,對沈家大屋會議的歷史背景和深遠意義進行詳細介紹,也希望以此積極推動沈家大屋舊址復建工作,讓更多人了解這段紅色歷史。(姚雨含 劉潤澤)
來源:開福區(qū)融媒體中心
作者:姚雨含 劉潤澤
編輯:韓陽